“去吧,这段时日你安生些。”
赵曙摆摆手,突然想起了什么,“前几日你的先生说你如今章还好,可诗词却平平,为何?”
“官家,臣以为诗词无用。”
“嗯……”
赵曙觉得这个儿子如今越发的主意大了,这是好事,也是坏事。
儿子大了不由父母,管教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,让赵曙有些头痛。
“诗词为何无用?”赵曙自家诗词不咋滴,但却喜欢采飞扬之辈,比如说苏轼。
这位才是苏轼最大的粉丝,不过帝王的本能驱使他不去干蠢事罢了。
“诗词……有何用?”赵顼有些无力,“官家,诗词就是闲暇时自得自乐的,于国于民并无半分好处。以前大宋的科举以诗词为重,后来如何?那些以诗词出名的有几个出息的?最终还是重实务的方能重用。”
这个孩子……
高滔滔给了他一个眼色,可赵顼却觉得这个东西关系到大宋的风气,不肯低头,“咱们家是皇室,皇室看重什么,喜欢什么,天下自然会效仿。楚王好细腰,宫多饿死,官家,若是诗词为重,那些人可能重用吗?”
自然是不能的。
“臣想起了李白。”赵顼不顾母亲在边上使眼色,执拗的道:“李白的诗纵横大唐,可他能为官吗?唐玄宗都不肯给他高官做,可见还是有这个认知的。”
“你想说我是昏君吗?”赵曙淡淡的问道,看不出什么喜怒之色。
“官家说笑呢!”高滔滔给儿子一个眼色,让他认错。
兔崽子,你老子可是要发章,言由心生,你还年轻,不知道诗词的好处……这人啊!他都想流芳百世,可怎么能做到?”
赵顼抬头,有些诧异。
“你看看这千年传承下来的有什么?什么最有名气?”赵曙饶有兴趣的问道。
“嗯,先是仓颉造字,然后神农氏尝百草,大禹治水……其次便是诗词章。”
一想起华夏千年的传承,大抵就会先想起先民们的披荆斩棘,为后人创造出了无数珍贵的知识。
其后便是诗词。
“汉以前是诗经,其后便是汉赋,唐诗,及至本朝便是词。”
诗经传承多年,汉赋亦是如此,而唐诗更是如雷贯耳。
可见要想流芳百世,最好的法子还是留下自己的字。
赵顼默然,但依旧不认同。
赵曙说道:“我的儿,这个原千年传承至今靠的是什么?就是教化,融入血脉的教化。何为教化?每日聆听这些前人的诗词歌赋便是教化,儒学教导也是教化,这是融合之用。”
赵顼抬头,然后拱手,“臣谨受教。”
教化有许多种,骄傲也有许多种,诗词歌赋就是一种骄傲。
看看,这就是我们华夏的灿烂化,羡慕不?
这就是一种认同感。
“去吧。”
等赵顼去了之后,赵曙说道:“此事沈安终究太过,坏了规矩不好,这样,明日让他也去金明池,一样要弄一百块冰。”
……
回到自己宫的赵顼看到了刚被弄醒的王崇年。
“大王,沈安的人打晕了臣。”
王崇年跪地请罪,他奉命去表明态度,可还没开口就被乡兵们打晕了,到现在都还有些恶心头晕。只是他心忐忑,所以压根不敢说。
赵顼面无表情的道:“明日你饿一天。”
“是。”这是个不轻不重的处罚,但这事儿实际上王崇年并没错,所以只是象征性的。
乔二在边上不禁偷笑了一下,觉得王崇年倒霉,自己的好日子可不是就不远了吗。
赵顼看着他,突然吩咐道;“明日吃羊腿。”
“是。”
羊腿多半是烤制,味道浓郁啊!
乔二想到烤羊腿的美味,不禁流口水了。
按照他的理解,大王多半是吃不完的,最后剩下的全是他乔二的。
美滋滋啊!
……
第三更送上,月底求月票了。
晚安!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