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第120章 再接山海(2 / 2)

就在这时,程咬金突然掀开太医署的地砖。地砖下,一个埋藏的青铜天平显露出来。青铜天平左右托盘分别刻着“五姓私铁”与“贞观新犁”。此刻,天平正精确持平,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。这一景象,恰好呼应了赢挚所说的“公道”二字,也让在场的众人对山海卫的使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

秋分大典这一天,长安城热闹非凡。皇宫前的广场上,人群聚集,一片欢声笑语。赢挚站在广场的高台上,手中捧着山海卫的印信,神色庄重。

在众人的注视下,赢挚当众熔炼山海卫印信。熔炉中,火焰熊熊燃烧,印信渐渐融化,金水在模具中翻滚涌动。随着金水注入模具,三百具新式耧车在晨光中缓缓显露真容。这些新式耧车造型精巧,设计合理,一看就是凝聚了无数智慧的结晶。

“自此再无秘传,”赢挚大声说道,声音在广场上回荡,“标准当如日月光耀人间!”说罢,他用力敲响太医署的铜砝码。清脆的砝码声如同一声响亮的号角,宣告着山海卫新时代的到来。

程咬金则带领陌刀营的将士们,将《田亩均算法》刻遍州县官仓。每一道刻痕都饱含着将士们的认真与专注,也暗合着秦直道砖缝的间距。这些刻痕不仅是知识的传播,更是公平与标准的象征,将深入到大唐的每一个角落。

长乐在一旁展开新绘的《山河工典》。这幅工典详细标注了各地的冶铁工坊,而这些工坊皆冠以“贞观公立”字样。这意味着,山海卫所守护的知识和技艺,将不再是秘密,而是向所有人开放,为大唐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
当第一辆标准粮车驶过校准过的秦直道时,车辙与两千年前的印记完美重合。车轮扬起的尘土里,闪烁着青铜砝码的碎光。这一幕,仿佛穿越了时空,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,展现了文明传承的力量和意义。

暮色四合,夕阳的余晖洒在陇右工坊上,给整个工坊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。赢挚独自坐在工坊内,看着炉火熊熊燃烧,映照着新铸的“贞观标准尺”。标准尺尺身暗刻着《九章》口诀,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心血。

程咬金坐在一旁,嘴里嚼着胡饼,嘟囔道:“老子现在信了,这劳什子比刀剑厉害!”程咬金虽然说话粗犷,但他的话却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知识和标准的力量,远比武力更为强大和持久。

远处的官道上,长乐正耐心地教农妇辨识量斗的暗纹。那些曾经藏于砖缝、秘不示人的智慧,如今终于走出神秘的角落,成为田间最寻常的炊烟,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。这正是山海卫使命的真正体现——让文明的火种在民间广泛传播,让公平和标准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。

当启明星照亮工坊檐角时,最后一滴铜汁凝成标准砝码。赢挚坐在桌前,在《考工记》的末页认真添注:“贞观九年九月九日,公立工坊三百处。”晨风轻轻翻动书页,泛黄的秦代舆图与鲜红的贞观官印,在曦光中融为一体,仿佛象征着历史与现实的交融,传承与发展的延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