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5章 客串(24)
实话实说,当香港影人大批北上时,香港电影最好的时光已过,当初来大陆合拍可能还是取景或者资源合作,等到成了风潮,无非是为一个钱字。
而这些影人自己最好的时光已过,甚至在香港也已经有段时间无片可拍。
本身创作状态就并非最佳,你怎么指望他还能拿出巅峰作品
杜其峰属于另类…
他是香港电影衰落后崛起的最后一位名导!
95年之后香港电影日渐虚弱,大厦将倾。真要算起来,在那么多导演里面,只有杜其峰和他的银河映像是在这萧索中怅然立起,却佳作不断。
很多人说他适应不了内地…
其实,《大事件》的惨败,就能窥出他的创作能力不比以前了!
《大事件》警察与警匪双方在媒介信息传播中的博弈。
我们所看到的劫匪富有人情味,而警察却一直在扮酷…
原本想讽刺警察在办案途中的一系列荒诞的行为,最终玩过火了!
非得赋予负面角色有那么主动的媒体控制能力,让警方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,怎么看也是在编故事。
但片头的一系列调度,又很真实…
这家让整部电影充满割裂…
《毒战》也一样…
不过,他的电影确实有一套东西,很会用光,造型和站位很出色。
至于他拉不到投资…
很正常,公开说一些有的没的。
就算没有下发文件禁止拍摄,估计也不敢用他了!
另外,说个事,上面有要求封杀的就那么五六个,很多大家觉得已经被封杀了的,其实根本不在封杀的名单内,只不过,各大平台达成共识的风险规避…
所以,现阶段的艺人最惨的就是上了‘风险’名单…
一旦上了风险名单,大部分项目都不会用你!
尤其是大制作…
徐争就是典型,《第二十条》最开始定的男主就是他,男主角的设定带着徐争式的中年男人困境——有老婆,有初恋…
但因为一堆负面新闻,出品方出于稳妥考虑,最终换成了雷佳音!
沈言跟饶小志聊了一会,后者告辞离开…
他则处理了一些文件,然后也离开了公司。
……
东大街4.0文化产业园其实挺小的,不过,地段不错,距离bj核心区域最近的老厂区产业园,也算是bj工业时代的缩影。
沈言下了楼,准备去边上的大悦城吃点东西…
他没戴帽子、口罩,就戴了个墨镜…
按照余华的说法:‘bj这个城市,有一个最大的优点,就是这个城市谁也不把谁当回事,别以为你很了不起,没人认为你了不起。’
挺对的!
毕竟皇城脚下长起来的,别说明星了,朝代变换都不影响他们吃饭!
有几次,沈言早晨起得早,溜达着碰到了几个大爷…
好家伙,聊的都是海里的事
还聊了观海的治国方针,包括他的趣闻轶事…
话题包罗万象,五八门,到点了,就站起身来,互相道个别,说着下次再聊,好咧,拎着鸟笼子,晃晃悠悠地打道回府了。
当然,也有很多大爷大妈看不上外地人——臭外地的,来我们这要饭了!
正常,汪小菲他妈妈采访时候就说了‘我们家是贵族,爱新觉罗的后代,骨子里就是那个血!’
傲慢与偏见,是人的本性嘛!